4. 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观察P3的三张图片,选择右边最合适的工具完成三个任务。
并告诉我你为什么选择。
2、油桶通过斜面推到推车上,省力; 大石头用撬棍撬比较省力。 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六年级科学,就可以把国旗挂在旗杆的顶端。
3、教师总结:有一些劳动强度大、难度大的事情要做,但是如果我们使用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巧妙地使用工具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4.深入理解请看P3工具的定义。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4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了八个科学实验。 其中,小组实验有:第3课《蒸蒸模》、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盐与水泥》、第10课《距离与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示范实验,分别为:第7课《生锈的铁》、第8课《牛奶的变化》、第14课《日与夜》,既是示范实验又是小组实验。
2.学生分析
六年级有七个班级。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也喜欢做实验。 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会写实验记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 但也有个别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手脚放不开,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享受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积极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知识素质和智力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
1、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实验程序等。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制定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让学生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领域,自行收集资料,自制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略)
小学六年级课件5
Axle 的秘密课程
【教学目标】
科学理念:知道用力在车轴的轮子上可以省力六年级科学,轮子越大越省力; 在轴上施加力是费力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尺寸差异较大的轮轴上悬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到车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的影响以及轮子的大小对轮轴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车轮尺寸对车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式水龙头1个; 钩子每套1盒,棉线2段,铁架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一根(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程
水龙头是家家户户都可以有效控制水流的工具。 我让一个同学拧开这个水龙头; (展示阀门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的图片,并指出轴和轮的位置; 像水龙头一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器称为轮轴。
2、轮轴作用研究
1、设计师在设计水龙头时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转轮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尝试回答)
2、让学生试着拧开取下轮子的水龙头,然后说说轮子的作用。
3、用车轴装置研究车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一的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装在支架上,在轮子和轴的凹槽里穿上棉线,把挂钩分别挂在轮子和轴上,试一试,有什么发现呢?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P10册)。 在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工能力。
4、组员上报数据,沟通思考,发现什么规律? (挂在车轮上
更少的钩子尺寸,证明在轮子上施加力更省力)
5、轮轴功能的使用(小游戏):猜猜谁是赢家? 邀请几对学生上台做游戏
玩。
一名学生握住螺丝刀的手柄,另一名学生握住螺丝刀的轴,两人转向不同的方向。
3、车轮尺寸对车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到,对车轴的轮子施力是比较省力的。 如果轴是固定的,如果转动更大会怎样? (请大胆猜测)
2、示范操作实验:固定大轮和轴(不变),先在轴的棉线上挂上3~5个钩子,然后让学生试着在轮子上加上钩子,使轮子在轮子的挂钩尺寸刚好足以举起轴上的重量。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尺寸的轮子和轴进行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书中的表格(P11)。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收集数据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照轮子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比较;发现轮子越大越省力,轮子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4.巩固与应用
1. 找找看,说说车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 谈谈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2、这些轴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是省力的还是劳动密集型的? (方向盘、轮子、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转动时是扭轴,属于劳动密集型车轴。
滑轮组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科普知识: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一个滑轮组。 滑轮组可改变受力方向,可二次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滑轮组的学习,讲解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积极参加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与同学合作进行友好的研究。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大小关系和省力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程
问题介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老家农村,都有很多工地。 当我们参观这些繁忙的建筑工地时,我们会发现很多。
(学生自由表达所见所闻,畅所欲言)
起重机如何将如此重的物体送上天空?
2.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一、滑轮组定义介绍
原来滑轮组在起重机中起着作用,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 (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构成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了解滑轮组的结构。
2. 实验探究简易滑轮组的功能。
a) 分组组装最简单的滑轮组。
b) 用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举起 1000 克重物需要多大的力?
请同学们猜一猜,
c) 学生分组实验,用这组滑轮举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学生自定),与直接举起重物的力比较,他们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分工明确。
2、拟定实验方案草案后,实施。
3、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谈谈带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这里可能会出现重量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是随着重量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力一半)
3. 实验探究带 2 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效果。
(1) 问一个问题:如果增加滑轮组的个数(比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力会怎样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打大个子:游戏规则,见课本P15
1)出示游戏装备,找2个大学生和1个小学生参与游戏。
2) 没有直接参与比赛的同学,需要自己记录数据,寻找规则。
3)陈述你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这个游戏中理解?
从我们的研究中找出起重机能够举起如此重的物体的原因。
拱形力量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理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压,因此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变形,推断其受力情况。
情绪、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于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组团准备:做拱形纸,一些铁垫圈。
教师自备: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自备:瓜皮和瓜皮拱刀。
教学过程
1.兴奋介绍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桥为什么要拱形,尤其是在古代,材料不多,强度也不是很好。 是什么原因? 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开这个千古谜团吗?
2、拱压试验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看能不能承受压力?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和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观察纸拱如何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改变形状。
4.分组小组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3.让足弓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1、如何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现象,想办法克服变形。
3、学生小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注意哪些数量需要保持不变。
4.万寿石拱桥
通过教材,学生可以体验到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发达的造桥技术。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6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课本。 本学期安排的主要科学实验为18个小组实验。 第一单元是所有第二单元。 第1课《抗弯》第2课《形状与抗弯》第3课《拱门的力量》第5课《做框架》第8课《用纸搭“桥”》第3单元第1课《电与《磁学》第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性》第4课《神奇的小马达》第4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2个演示实验分别是:第2单元第4课《寻找拱门》第6课《建塔》第7课《桥梁的形状和结构》第3单元第6课《电与能源》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来自》第8课《电从哪里来》第4课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各种各样的动物》第5课《长相各异的我们》第6课《我们是有关联的》第7课《我选了谁” 第 8 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学生分析
通过几年的理科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理科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乐于为之,善于操作。 然而,学生在主动时往往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欲望差,要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步想法,尤其是在概念理解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实验。 (应指导控制变量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 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略)
小学六年级课件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数据对当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能够参与有关危害环境的人类行为的讨论。
能够分析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并提出解决方案。
可以制作生态瓶来研究生态平衡问题。
知识和技能
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明白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了解人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形态。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教学难点
本课着重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
教学准备
生态系统破坏实例、我国自然保护区介绍、生态农业、蓝色农业资料。
日程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程
树立生态平衡观念。
1、旁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生存环境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展示一幅动植物共生的自然风光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吗?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
3. 描述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4.旁白: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此时,系统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我们科学地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板书题目)
5.老师举个例子。
2.学习新课程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水族箱养鱼的生态瓶。
学习方法参见第 37 页的图解说明。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的生物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这样生物才能得到阳光,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照明要用比较强的散射光,不要用强直射光。
喂食小贴士:
鱼A的生命比较脆弱,可以用蜗牛代替饲养。
B 取塘水必须有父母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生态瓶草。
为什么在设计这两种生态瓶时要密封?
(3) 预测:
A 鱼不喂食能活多久? 如果将更多或更大的鱼放入缸中会怎样?
B 在不打开瓶盖的情况下,瓶子里的草能活多久?
( 4 ) 问:说说这个生态瓶里的成员? 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怎么模拟一个生态系统?
(5)学生制作生态瓶。 (一种课堂集会,需要居家观察和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对话: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果这些链条和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平衡关系就会被破坏,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2) 讨论本书第38页的三张图片:人们在图片上的行为会对这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吗? 您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 为什么?
(3)老师举了一个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和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其他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全书39页资料,思考讨论:
这个亚利桑那州的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导致了白尾鹿数量的增加?
人们的做法让白尾鹿的数量过多,带来了哪些问题?
现在人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告诉我为什么。
3.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1)对话:由于生物在其生存环境中起到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世界各国相应地建立了各种自然保护区。 我国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 你知道我国有自然保护区吗? 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是什么生物?
(2) 老师恰当地介绍了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也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
(3) 讨论:国家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来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那么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生态平衡呢?
3.合并申请
1. 对话:现在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建设了很多生态工程。 你听说过生态农业、蓝色农业吗?
2、教师介绍桑园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
4.作业
本课练习册研究传真机部分。
排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课件8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利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 能够调查和记录当地动植物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情绪态度和价值目标
1.能够与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完成研究。
2、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解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2、可以说明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3. 能举例说明四时节对自然界动植物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影响。
环境目标
1、能初步建立地球公转与四时变化关系的概念。
2. 能用文字或图画形象地表达四时的显着特征。
教学难点
实验证明,地球的公转是一年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
教学准备
绳索、手电筒、地球仪、橡皮泥、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 设置问题场景——引入兴奋点
师(课件演示——太空旅行):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去太空旅行,领略宇宙的奇妙,你愿意去吗?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太空旅行,而我们乘坐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 你知道这艘“船”是如何工作的吗? 现在让我们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
2、探索新知识——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1、阅读理解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师:(出示课件: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指导学生观看视频,阅读书中资料,指导学生初步填写教材第87页的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资料整理、分析,加深对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炼和总结的能力。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有序有效的“思”,为接下来的亲身模拟实验“行动”做准备。
2. 猜猜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现象。
师:提问题: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什么现象?
健康:思考、猜测、沟通、纠正。
【设计意图】 本设计着重于将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习惯。
3.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师:同学们有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请做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
(1)模拟实验用什么模拟地球的轨道,用什么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
(2)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千万不要转错方向!
(3)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应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及时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你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拟实验中。
4.沟通与表达。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 让小组报告你的发现。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想法,并尝试解释原理。 其他同学边听边评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 通过提问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汇报中,学会尊重他人,在沟通中互相提高。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展示课件:四时的产生。讲述地球自转导致昼夜的产生;地球自转导致四时的产生。指导学生继续填在表格中。)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并填写表格。
中心方向
(顺时针或逆时针)周期特性
地轴逆时针自转23小时56分4秒引起昼夜更替
地球太阳逆时针转365圈,25天引起四季更替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零散认知之间的联系,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6. 知识整合与迁移。
让学生再次模拟地球公转,验证公转与四季的关系。
问: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改变? 地球上还会有四个季节吗? 为什么?
学生首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公转与四季的关系。
学生然后模拟地轴公转而不倾斜,观察、思考、假设和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 1.巩固验证地球公转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讨论问题。 3、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与复习——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排版设计】
18.地球绕着太阳转
中心方向
(顺时针或逆时针)周期特性
地轴逆时针自转23小时56分4秒引起昼夜更替
地球太阳逆时针转365圈,25天引起四季更替
【总体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采用观察、演示、操作等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事物运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实例和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 通过完成模拟实验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完成习题,为学生提供自评和互评的机会。 在巩固本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也渗透到德育工作中。
[点评与分析]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教学要努力使教学贴近生活,以学生的切身体验活动丰富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思想,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布鲁纳说:“让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认为这门学科值得学习。” 小学科学教育就是利用“未知科学”的无穷魅力,吸引学生进入学科。 到科学的殿堂。 基于此,在新课伊始,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领略太空旅行的场景,势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学生很难理解。 为此,老师用课件模拟了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场景。 这比老师的空讲强多少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就是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
在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会引起什么现象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提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小学六年级课件9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要知道像汽车上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就叫斜坡,斜坡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
拟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用实验数据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Know how save .
【 】
1 flat board with a slope, 4 small items of (, etc.), hook code, , and plan table.
【教学过程】
1. new in with film and
Show the of .
: "What is the the road on the and the road on the ? Why is it built like this?"
2. the of the slope
1. a task: the wants to move this big to the , what is the best way?
Today the will a an plane. ( of a onto the with )
2. The of the of plane: a such as a plank on the edge of a high is an plane.
3. drawn from the by the : Can save ?
4. Study in the slope can save .
:
1) how to use a to the on an plane. (When the is in , read its )
2) Group to the plan; and of the plan.
3), of labor to
4) When the is , other pay to , take the value, and make a .
5. the and the ru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ce used to pull the same up from the slope is less than the force used to lift the , so the slope can save )
3. Study with
1. : our just now, with the data of other , what else did you find?
(It is found that each group has a of force for up with an plane, this is some have a high slope and some have a low slope).
So is the force used to pull the along the slope if the slope is ? Can we an to prove it?
2. in , and and to and and work
[ for Grade Six of ( 9 )] :
六年级科学课件11-07
for fifth grade ( 6 ) 12-02
sixth grade 11-05
sixth grade 11-05
10-28 for sixth grade
sixth grade 2 10-28
Sixth Grade 10-23
Grade 6 "" 04-20
10-19 for the sixth grade of
Sixth Grade 10-08
本文由:开元体育提供